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城市照明也概莫能外。在當前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深度改變主業、橫向跨界發展,城市照明呈現了無限的可能。目前,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已成為全國照明行業創新的有力支撐。城市照明行業應該如何適應新形勢、運用新手段、探索新路徑,成為迫切需要思考、實踐的重點、難點和焦點。
信息時代,南京照明采用兩個緊貼時代特征的創新工具-“信息化+單燈監控”,來為城市照明行業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檢驗體系-“運維管理模型”; 再將城市照明全流域、全過程的數據信息投入這個檢驗體系,從而輸出行業需要的藥方-“運維管理調控的一系列措施”;終將這些藥方落實到工作中去,比如“單燈全定修模式的試點”、“以問題為導向的跨包干區調度”、“管理體系的扁平化改革”等等。
這一創新路徑,必將開創一個信息時代的城市照明運維管理全新場景,達到照明行業跌迭代升級的目標!
一、照明行業態勢分析
1、行業總體進入景氣周期
功能照明領域:多個城市的并桿示范給長期以來相對單一、封閉的路燈行業帶來了戰略發展機遇;
景觀照明領域:整個領域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夜景亮化作為城市名片和“夜經濟”的主要載體日益成為社會共識;
2.在此發展背景下,城市照明設施量井噴,設施種類愈加龐雜繁多,行業管理者壓力隨之顯著提升;
3.與此同時,社會及政府對于行業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質養護、高水平保障、高效能運營;
照明運維傳統多層管理體系
4.物聯網時代,城市照明資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城市照明成為智慧城市的優質載體,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不斷被挖掘;
5.物料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的高企,造成了對行業運營效能的挑戰嚴峻,這在路燈運維此類帶有顯著勞動密集型特征的細分產業上反映尤為突出。
以南京路燈為例,近三年設施總量增長200%,至2018年底設施總數突破百萬盞(功能照明28萬盞,景觀照明超過70萬盞)。
隨之而來的則是:新的光源、控制方式、表現手段的加速應用,亮燈率、完好率、及時率、清潔率特別是后三者的考核壓力劇增;在運維品質和成本效能上,傳統作業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上述主客觀環境分析昭示:
在信息時代背景和行業發展大格局下,城市照明行業有條件、也迫切需要乘勢而上,在“引領新時代”、“承載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駕馭新模式”這四個方面有所作為。
二、照明運維信息工具
1、創新思路
為了實現上述“四個轉變”,南京路燈自2013年起逐步應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探索實踐設施運維新模式,基本思路是:
(1)以綜合信息化平臺為工具,收集與回饋“人的行為”,分析人工資源投入的合理性;
南京城市照明信息平臺界面
(2)以照明設施監控體系為工具,動態感知“物的狀態”,精確分析“亮燈率”的達標性;
(3)以“人的行為”、“物的狀態”兩者的交互融合為路線,成為“收集、評估、調控”設施運維工作效能的綜合創新工具。
(4)同時,立足于照明本的迭代升級,實現設施的綜合性、隊伍的復合性,用“低的資金投入”建設智慧城市,用“高的邊際效益”運營智慧城市。
2、信息平臺
管理工具——信息平臺建設
以城市照明行業信息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逐步應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探索、實踐設施運維新模式:
一階段“信息路燈”(2014-2016年)
通俗地說,就是將現有作業管理、材料管理、設施管理,從線下搬到線上,建立一套動態獲得數據的信息交互體系。
第二階段“智慧路燈”(2016-2018年)
在一階段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建立一套標準的分析模型,將數據進行智能化的加工處理,輸出調控措施,促進城市照明向“高效能、低成本”轉型;
第三階段“價值路燈”(2019-2020年)
基于照明高效能運維,桿件資源、“三張網”的貫通,從照明本智慧城市邊際的價值延伸。
南京路燈信息化發展規劃
目前,南京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智慧路燈”,2018年10月信息化二期上線,其成效包括兩個方面:
一、從規模來看,共建成6大系統、386個功能模塊、76個定制流程,涉及11個部門、172個工作崗位;
南京城市照明信息化建設成效
二、從建設目標的實現情況來看,六大系統發揮了“人的行為數據、設施狀態”數據的采集、加工和應用功能:
運維業務管理系統,提供了人的行為數據;
施資產管理系統,提供了設施基礎數據;
設施狀態監控系統,提供了設施運行數據;
GIS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設施位置數據;
采購供應鏈系統,提供了材料消耗數據;
財務業務一體化系統,提供了成本分析數據。
南京信息平臺目前已經能夠提供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全方位反饋和管控運維狀況,提供決策依據,這也給現代化運維模型的建立和數據的分析提供了基礎條件。
南京城市照明信息平臺GIS系統
3、單燈控制
第二個管理工具——單燈監控體系
自2012年起,南京開始對單燈控制技術進行試點,截止目前共安裝單燈終端系統2萬套,達到一個維護所(南京路燈奧南維護所)全覆蓋的規模。
其中,GPRS單燈終端6480套(2016年),3G單燈終端 8819套(2018年),NB-lot 單燈終端4526套,4G單燈終端1137套(2019年)。
南京城市照明單燈監控體系布局
當前整個南京路燈單燈監控體系實現了多個定制化功能,其創新點主要在于:
(1)“定制通訊協議”+“公網通訊”,用一個監控平臺兼容、去控制多個廠家單燈終端;
(2)單燈終端程序一鍵式遠程升級,隨時優化前后端性能;
(3)寬帶為主、窄帶為輔,兼容GPRS /3G/4G 、NB-LOT通訊方式,達到系立、運行穩定的目標;
(4)提供分組、道路、班組度監控模式等,單燈與信息平臺無縫集成。
基于以上技術路線和實踐,南京路燈單燈監控建設獲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調度、效能、節能、管理、延伸”五個方面:
(1)調度-派單至燈具,建立“故障”與“運維資源”供給側的迅速配對。
2)效能-逐步逐級推進“全定修”模式,逐步消除巡燈投入,提升設施品質。
(3)節能-結合LED改造預留調光功能,并嘗試用反向調光模式延長燈具壽命。
(4)管理-結合信息平臺,對作業層開展量化考核、組織調控。
(5)延伸-兼容并蓄景觀亮化設施控制、綜合并桿設施監控。
三、照明運維南京路徑
1、檢驗體系
擁有信息平臺、單燈監控這兩個有效的工具,我們就能夠實現對傳統作業體系的量化管理。
這樣的量化管理,來源于基礎數據,著眼于業內普遍關注的管理要素,通過建立數據模型進行加工分析,形成效能評估體系,作為把脈城市照明運維情況的體檢系統。我們將以班組工作的“均衡性、實際效率”評判運維工作效能,又以終的輸出結果即“亮燈率”,來為效能的合理性提供驗證。
2、檢驗結果
我們抽取主城區范圍內的部分標準化片區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對比,該樣本空間共包括:約13萬盞照明設施(主城范圍),4個維護所(工區),17個一線作業班組,100個一線人員。我們進行了5個月的照明運維數據采集,涉及13313條原始數據、6641項提煉數據。
根據分析,目前至少反映出以下幾個顯著特征:
(1)班組工作不均衡普遍存在,傳統依靠主觀、經驗的包干劃分有明顯局限,如班組每日修燈數峰谷相差兩倍,設施數相差1.6倍;
(2)LED的維護率較納燈具有明顯優勢;
(3)傳統巡修方式下,巡(即設施巡查)占據66%的時間,巡的滅失(即無需人工巡查設施,通過智能化監測設備遠程獲取路燈設施故障信息)是維護成本下降的首要途徑;
4)亮燈率的主觀抽樣成本過高且準確性難以保證;
(5)受制于班組作業方式,設施完好率、清潔率難以保證,作業深度不夠,治標不治本且監管成本過高;
(6)包干區的設置無法同步匹配轄區內的設施變化,進行調整僵化、滯后;
(7)現行模式下管理層級過多,輔助和行政力量配備冗余,直接從事修燈作業的人員只占66%;
(8)結合財務分析,維護成本中工資性開支占據66%;
(9)材料消耗中,占比一的是鈉燈燈泡,而從跟蹤情況看可靠的LED燈具前五年基本實現免維修,高下立判;
(10)白班作業項目,呈現較為顯著的偶發性、離散性,傳統管控模式不易提升作業效能;
(11)晚班巡修燈效率,與行車線路的合理性、行車速度的快慢等因素,具有較為直接的關聯關系;
(12)修燈作業以單一的故障為導向,未與合理的“亮燈率”進行有效的匹配,缺乏工單整合與路徑優化的有效工具。
3、管理革新
以上檢驗結果必然觸發幾個方面的管理關注,進而影響傳統化向現代化的轉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多種手段漸進式地調整巡的比重,使其下降乃至滅失,加快實現社會化、機動化、智能化的綜合運用;
(2)削減管理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總部與班組的直接對話;
(3)改變現行“包干”方式,從以設施量為導向轉變為以工作量為導向;
(4)對基礎作業應盡量標準化、定額化、科學化;
(5)對主要維護內容進行組織方式的科學設置,在任務分派和隊伍配置上,將亮燈率與其他指標的作業分離,實現修燈作業標準化、其他作業項目化;
(6)加快推進LED節能改造,在區域選擇上依靠指標表現進行優先級設置。
本文所述的九個指標模型,已經納入南京路燈信息平臺,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與結果輸出實現了全過程的智能化,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
目前,信息化管控模型的輸出成果,南京已在奧南地區推行了一個維護所級的單燈“全定修”模式的試點工作,形成了對管控措施進行“穿透”、對模式創新進行“驗證”、對運維效能進行“提升”,終產生量變向質變躍升的綜合“成效”。
基于信息化工具創造的城市照明行業管控模型,不僅是運維模式、組織架構、人燈配比等方向性調控,隨著基礎數據的日益豐富和層疊式遞推,新管控模型的量化輸出將深入城市照明管理的細枝末節,從宏觀與微觀兩個維度,并行驅動照明行業現代化轉型升級。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現代化城市照明管理應遵循的步序為:
一步:建立全過程的數據抓取平臺;
第二步:建立交互的指標對比分析模型;
第三步:形成多方論證的問題發現機制;
第四步:分級分階段的調控管理體系;
第五步:構建事后閉環的結果反饋通道。
通過持續修正躍升的內在發展驅動,實現照明行業的迭代升級。信息時代,照明行業應順勢而為、創造價值,成為推進智慧城市項目落地關鍵的優勢渠道。
文章來源: 燈桿智慧說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395869.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395869.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395869.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